布艺之家讯:前言
绒类织物,如平绒、灯芯绒、起绒布和磨毛布等用活性染料轧染,往往会产生绒面露底,也称“白芯”或 “霜花”;与此相似原因产生的有磨毛条花。造成这类病疵的主要原因是,当绒类织物浸轧活性染料染液进人预烘箱时,造成绒面的表面积大于非绒面,绒面的水分蒸发量也大于非绒面,于是产生两种露底现象。第一,各拼色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比较接近,而且都较小,则染液中各只染料随水分蒸发而基本一致地移向绒毛,结果绒毛的颜色远比底板深,这种色泽深浅的反差,产生露底的感觉;第二,拼色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不一致,活性染料中蓝、黑色染料的直接性大多很小,而黄、红色染料的直接性较高,染料在预烘过程中泳移,结果是蓝、黑色染料在绒毛上高度集中,而红、黄色染料大多留在织物的底板上,使绒面与绒底产生两种色泽。【扎染工艺大全】
如果选择直接性中等而且接近的黄、红、蓝、黑色染料拼色,则露底现象可以得到改善。如选用 Drimeren蓝K2RL与国产黄、红色活性染料拼色,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。但是Drimaren蓝K2RL染料价格比较昂贵,且仅用于染浅色。
为减少国产活性染料在预烘中的泳移,解决绒类织物染色的难点,我们曾将织物先浸轧交联剂,以增加织物对阴离子活性染料分子的吸附力,减少染料分子在预烘中的泳移。但在浸轧活性染液时,交联剂往往会发生脱落或与染料结合产生沉淀。但若在活性染料染液中加人电解质,则可适当提高活性染料的直接性,减少染料分子在预烘过程中的泳移。以下将该试验方法作一介绍。
1 食盐对染液的影响
1.1 电解质的选用
活性染料染色时,常用的电解质有食盐和元明粉,本试验选用食盐。
1.2 电解质对染料直接性的影响
对本公司常用的7只活性染料,分为加食盐和不加食盐两类,进行比移值对比试验,以评价电解质对染料直接性的影响。比移值越小,直接性越大,试验结果见表1。
由表l知,染液中加入食盐后,染料的直接性明显增加,而且各染料的直接性也比较接近。
1.3 食盐用量的确定
食盐用量对常用活性染料蓝STE、黄SED和红SBE染绒类织物的影响试验结果,如表2所示。
从表2可知,食盐用量在50 L左右时,3只染料的比移值较小且接近。虽然染液中增加了50 L食盐,但在以后的固色液中可适当降低食盐用量,因此并不增加成本。
1.4 加入食盐后染液的稳定性
按以下配方分别配制两组染液,分别在常温及 (50±2)℃下进行染液的稳定性测试,随配随测,测试结果见表3、4。
布艺之家是集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的最新新闻资讯,布艺,窗帘布艺,布艺杆,窗帘制作各十大品牌的装修效果图和各类分类信息,敬请登陆布艺之家:http://chuanglian.jc68.com/